丘成桐教授是一位享誉国际的数学家,其主要事迹包括:
教育背景与成就
1966年,丘成桐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。
1969年,获推荐留学于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。
1971年,22岁时获得数学博士学位。
27岁时,破解了顶级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,震动世界。
30岁时,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终身教授。
33岁时,成为首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。
38岁时,接受哈佛大学的第三次邀请,成为哈佛教授。
学术贡献
丘成桐在几何分析和理论物理界做出了重大贡献,是几何分析学科的奠基人。
他证明了卡拉比猜想和正质量猜想,对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的发展影响深远。
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-丘流形,是物理学中弦理论的基本概念。
教育事业
1994年起,任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及博文讲座教授。
2013年起,任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。
2018年,任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,致力于为中国本土培养顶尖人才。
爱国情怀与奉献精神
丘成桐虽长期在美国工作,但始终心系祖国,担任国内多家数学科学中心主任却不拿薪水。
他发起数学竞赛等人才培养计划,提高哈佛招收中国留学生的数学水平。
四处筹集资金支持数学科研,积极投身于中国数学教育事业,期望中国能成为数学强国。
整治学术环境
丘成桐对学术腐败深恶痛绝,在媒体及各种场合批判数学界不合理现象。
他规定中心科研人员不得兼职,认为兼职是不负责任的行为,并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。
丘成桐教授不仅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,还在教育、科研和爱国情怀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,其精神与品质为学术界树立了榜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