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正确养殖雏鹅?

时间:2025-03-28 08:51:12 爱情句子

正确养殖雏鹅需要从环境控制、饲养管理、疾病预防等多方面综合管理,具体要点如下:

一、环境控制

温度管理

- 1-2日龄:

28-29℃,相对湿度60-65%

- 3-6日龄:26-28℃,湿度60-65%

- 7-14日龄:23-25℃,湿度65%左右

- 15-20日龄:19-22℃,湿度65-70%

- 21日龄后:17℃-20℃,适应常温

- 冬季特殊处理:若温度低于20℃,可采用火炕保温(不超过39℃)或浅水放牧(水温20℃左右)

湿度与通风

- 保持育雏室相对湿度60-70%,避免潮湿引发疾病

- 每天通风2-3次,排出硫化氢、氨气等有害气体,防止氨中毒

光照管理

- 保持24小时光照,避免频繁移动食槽和饮水器,促进雏鹅正常生理活动

二、饲养管理

饮水管理

- 首次饮水:

出壳24小时后进行,用5%葡萄糖水或0.1%高锰酸钾溶液消毒饮水器,水温15-20℃

- 日常饮水:保持水源清洁,防止下痢,可添加电解多维C增强免疫力

饲料管理

- 营养配比:

- 1-3日龄:粗蛋白18%-20%,能量12-14MJ/kg,以碎米、青菜为主

- 4-10日龄:精料占35%,青菜65%,逐渐过渡到颗粒料

- 11日龄后:以青料为主,精料占20%-30%

- 喂食方法:少喂勤添,采用“八成饱”原则,避免暴食

- 补饲砂砾:3日龄后补饲砂砾帮助消化

分群与密度

- 每群50-80只,根据日龄调整饲养密度:

- 1-2日龄:每平方米18-25羽

- 3-5日龄:12-15羽

- 7-15日龄:7-10羽

- 15日龄后:每平方米5-10羽

- 分群时检查雏鹅精神状态,及时隔离弱雏或病雏

三、疾病预防

消毒措施

- 育雏室、用具、饮水器每周用福尔马林、高锰酸钾或烧碱水消毒,阳光暴晒24小时

- 饲料槽每周用碱水刷洗,粪便及时清理

疫苗接种与健康监测

- 出壳后注射小鹅瘟疫苗,日常观察精神、食欲、粪便,发现异常及时隔离淘汰

- 腹大、歪头、脐伤等弱雏需淘汰,避免混养感染疾病

四、其他注意事项

选址与布局:

鹅场远离污染源,地势干燥,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,进雏车辆消毒

放牧管理:7日龄后可在浅水塘放牧,先短后长,避免雨淋和深水区域

通过以上综合管理,可有效提高雏鹅成活率,促进健康生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