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“四都九州”的含义,结合历史文献和地理概念,可以分以下两点解释:
一、九州作为地理概念
九州是中国古代汉族先民形成的民族地域概念,最早见于《尚书·禹贡》。其范围在不同时期有所调整:
先秦时期:
冀州、兖州、青州、徐州、扬州、荆州、豫州、凉州、雍州九大行政区划;
汉代确立:
五岳五镇四都(长安、洛阳、成都、邯郸)被纳入九州体系;
后世演变:
至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,九州成为包含汉地、藏区等多民族地区的960万平方公里国家概念。
二、四都的历史指代
“四都”需结合不同时期的都城来理解:
夏朝 以洛阳为都城,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;
商朝
郑州(商城)是商代早期都城,后期迁都殷(今河南安阳);
西周
长安(镐京)成为周朝政治中心;
秦朝
统一六国后,咸阳成为全国都城。
三、四都与九州的关联
空间对应: 四都多位于九州范围内。例如,夏朝洛阳属冀州,商朝郑州属兖州,西周长安属雍州,秦朝咸阳属关中地区(可对应雍州或豫州); 时间演变
总结
“四都九州”并非固定搭配,需结合具体历史语境分析。九州是地理概念,四都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,二者共同构成中国古代“家国天下”的空间认知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