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好对照检查材料是党员干部进行自我反思和整改的重要环节,需遵循以下要求:
一、明确材料结构与内容要求
包含四个核心部分 - 标准与问题:
明确检查依据,客观记录观察结果,包括存在问题或异常情况。
- 分析原因:针对问题深入剖析主观和客观原因,如思想认识不足、制度执行不到位等。
- 整改措施:提出具体可行的整改方案,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。
- 努力方向:结合党的理论和实际工作,明确未来努力方向。
遵循“四项基本原则” - 问题导向:
以查摆问题为核心,避免空话、套话,确保材料聚焦实际。
- 开门见山:开篇直接点明主题,简明扼要说明检查目的和意义。
- 联系实际:问题描述需结合具体工作场景,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。
二、突出重点与写作规范
重点查摆“四风”问题 - 聚焦违反政治纪律、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、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问题,如人情消费、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。
- 避免仅罗列一般性问题(如迎来送往),需深入挖掘深层次矛盾。
规范材料语言
- 采用“短句+具体事例”的表达方式,如“某次调研中,因调研方案不细致,导致数据失真”。
- 避免使用“符合规定”“是否超标”等模糊表述,需具体说明偏差细节。
三、增强材料的说服力
增加问题典型性
- 选取具有普遍性或代表性的问题,如长期存在的作风顽疾、系统性制度缺陷等。
- 通过对比分析,揭示问题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深层原因。
注重整改实效性
- 整改措施需具有可操作性,如“针对调研失真问题,建立三级调研数据审核机制”。
- 设定明确的时间节点和评估标准,确保整改措施落地生效。
四、其他注意事项
开门见山,直奔主题: 避免冗长铺垫,用“三句话概括问题,五句说明原因”。 联系实际,具体实在
避免形式主义:不写成工作总结或述职报告,不夸大成绩,不掩盖问题。
通过以上规范和技巧,可确保对照检查材料既符合组织要求,又能有效推动个人和集体进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