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和政治家,他的诗句和散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。以下是关于他的朝代归属及代表作品的赏析:
一、朝代归属
韩愈出生于公元768年,卒于824年,活动于唐代。他自称“祖籍昌黎郡”,世称“韩昌黎”“昌黎先生”。其政治生涯主要在唐代度过,曾任吏部侍郎等职,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。
二、代表作品赏析
《春雪》 原文:
新年都未有芳华,二月初惊见草芽。白雪却嫌春色晚,故穿庭树作飞花。 - 赏析:此诗以新颖的视角描绘春雪,前两句写新年未见花开之遗憾,后两句通过“飞花”意象化解遗憾,展现春雪的灵动与生机。诗中“白雪却嫌春色晚”成为经典名句,被苏轼《临江仙·滚滚长江东逝水》等后世作品引用。
《送孟东野序》 原文:
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 - 赏析:此序以伯乐与千里马喻指人才与赏识者,成为后世论荐人才的经典范例。文章逻辑严密,语言简练,被《史记》列为“说”类代表作。
《师说》 原文:
古之学者必有师,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。 - 赏析:文章主张“师道尊严”,强调教师在学术传承中的重要性。此句“师者,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”成为教育思想的千古名言。
《进学解》 原文:
业精于勤荒于嬉,行成于思毁于随。 - 赏析:此篇通过对比勤奋与嬉戏、思考与随波逐流,倡导务实求学态度。文章结构严谨,语言精炼,被《史记》收录。
三、文学地位
韩愈与柳宗元共同倡导古文运动,主张“文以载道”,反对骈文的空洞形式。宋代苏轼评价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其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称。其作品对宋代及后世散文发展影响深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