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劳动的含义主要 指使用体力的劳作,特别是农业、手工业和工业等出体力活的行为。在古代汉语中,“劳动”一词特指操作、劳作,包括出苦力等与身体有关的行为、行动和担负的内容。传统劳动的文化意涵中还没有包括脑力劳动——复杂劳动的内涵,一般“书呆子”往往是指不劳动或者很少劳动的读书人的意思。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“劳动”这个词最初并不具有人们今天所理解的“生产劳动”“生活劳动”等方面的含义,而“劳”“劳力”“劳心”“劳作”等词却已基本具有了人们今天所理解的“劳动”的基本内涵。中国传统劳动教育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,主要通过礼仪制度渗透劳动教育,在学校教育中采取耕读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,通过家训家风等途径实施劳动教育。
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,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。劳动是人类的一种特殊运动形式,是主体、客体和意义的内涵集成体。在商品生产体系中,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和使用,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本身。
因此,传统劳动的含义主要强调的是使用体力的劳作,而不是脑力劳动或复杂劳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