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罕辞宝
故事内容:春秋时期,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石,把它献给主管建筑工程的大臣子罕。子罕不肯接受,献玉的人说:“我已经把它给加工玉石的匠人看了,玉匠认为它是珍宝,所以才敢献给您。”子罕说:“我把不贪财作为珍宝,你把玉作为珍宝;如果给我,我们都丧失了珍宝,还不如各人持有自己的珍宝。”于是,留下了“子罕弗受玉”的美传。
公仪休拒鱼
故事内容:北宋时期,公仪休特别喜欢吃鱼,但他从来不收受别人送的鱼。有人劝他吃别人送的鱼,但他总是拒绝,说:“我虽然喜欢吃鱼,但我不能因为私人的喜好而违背法律。”结果,他的鱼总是能长久地保存下来。
蔡京“走后门”
故事内容:宋哲宗死后,宋徽宗继位,以蔡京为相。蔡京为了排斥元祐党人,制定了一系列严厉的措施,包括将元祐党人的子孙一律不许留在京师,不许参加科考,并将“元祐党人碑”竖于端礼门外。有一次,宋徽宗和蔡京等大臣看戏,一个伶人扮作宰相,坐着宣扬朝政之美。一个僧人请求他签署准许游方的文件,宰相一看僧人的戒牒,是元祐三年颁发的,立刻收缴毁掉,还让僧人还俗。这个事件便是“走后门”的由来。
梁国影“萝卜招聘”
故事内容:2012年,广东中山市查处了一起“萝卜招聘”案件。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纪委书记梁国影在任期间,利用职务之便,为其子林钰成在公务员招考中违规操作,使其成功考上公务员。最终,梁国影因犯招收公务员徇私舞弊罪,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。
陶行知公私分明
故事内容:陶行知一生清贫,公私分明。他经常告诫支配公款和管理财务的工作人员“经营公款,点滴为公”。即使一些因公应酬,他也坚持自己开支。为了工作方便,他特意为自己缝制了一件“工作服”,上衣缝了两个口袋,一个放公款,一个放私款。
海瑞刚正不阿
故事内容:海瑞任职期间,巧妙应对胡宗宪之子胡公子的恶行。面对上官鄢懋卿,海瑞刚直不阿,毫不畏惧权势,让鄢懋卿的贪婪之举难以在当地施行。海瑞身居高位后,更是将整治贪腐作为己任,始终坚守自身清白,以实际行动支撑起反贪行动,成为历史上反贪倡廉的典范。
这些故事都展示了历史上和现实中反腐倡廉的典范,强调了廉洁奉公、公私分明的重要性。通过这些故事,我们可以看到,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,反腐倡廉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