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廉为宝
春秋时期,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,拒绝接受别人赠送的宝玉,认为不贪为宝,最终两人都保持了各自的宝物。
杨震拒金
东汉时期,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,昌邑县令王密深夜送来十斤黄金,杨震以“天知、神知、你知、我知,何谓无知”为由拒绝接受,表现出极高的廉洁自律。
一钱太守
东汉时期,刘宠任会稽太守,清廉自守,深受百姓爱戴。在他调任大匠之职时,百姓送钱给他,他只取了一枚铜钱作为纪念,因而被称为“一钱太守”。
陶母退鱼
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,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,母亲退回了鱼,教导陶侃不要利用公物谋取私利。
吴隐之不惧饮贪泉
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,面对“贪泉”传说,他毫不畏惧,照饮不误,并写诗表明心迹,最终廉洁自律,坚持操守。
悬鱼太守
东汉时期,羊续担任南阳太守,他拒绝下属送来的生鱼,将鱼悬挂在庭前,以此警示下属不要再送鱼,最终杜绝了贿赂之风。
四知太守
杨震在赴任东莱太守途中,经过昌邑,王密深夜送金,杨震以“天知、神知、你知、我知”为由拒绝,表现出极高的道德自律。
留犊去母
东汉末年,时苗去官时只带了一头牛和一袋布囊,拒绝接受百姓赠送的财物,表现了他清正廉洁的品质。
一砚不归
北宋时期,包拯任端州知州,他拒绝接受朝廷钦定的贡品端砚,离任时连自己在公堂上用过的端砚也上交了,表现出极高的廉洁奉公精神。
公仪休不受鱼
战国初期,鲁国宰相公仪休坚持原则,不受贿赂,受到人们的赞赏。
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官员的廉洁自律,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。通过这些故事,我们可以学到廉洁奉公、公私分明的重要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