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文公没有重用介子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
介子推在流亡期间的存在感不强:
介子推虽然曾在关键时刻救过晋文公,但他并非核心人员,存在感相对较弱。真正的核心人物包括晋文公的舅舅狐偃、老师赵衰等人,因此介子推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。
介子推的高傲性格:
介子推性格高傲,不愿意主动邀功领赏。当别人提醒晋文公后,晋文公虽然去找他,但介子推认为这样做很没面子,最终选择背着母亲隐居。
介子推的独立精神:
介子推认为狐偃等人贪天之功为己用,不愿意与他们为伍。他选择隐居,表明了自己不图名利,只求忠诚于国家。
晋文公忙于国事,未能及时封赏:
在晋文公忙于拯救周王室期间,他暂时搁浅了封赏介子推的事宜,导致介子推长期未得到应有的封赏。
介子推的隐居和自尽:
介子推在晋文公找到他后,仍然拒绝出山,最终选择与母亲一起隐居绵山,并在被烧山时自尽。这种行为使得晋文公无法再给予他封赏。
综上所述,晋文公未重用介子推主要是由于介子推的个人性格和选择,以及晋文公在国事繁忙中未能及时封赏所致。介子推的高尚品质和精神,虽然得到了后人的尊敬和纪念,但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,他的这些行为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