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语和谚语都是汉语中的习惯用语,它们 存在一些区别,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成因来源不同
谚语: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、言简意赅的话语,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,揭示了客观事物的内在及现象规律。谚语通常来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传统和传统文化。
俗语: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,源于口头创作和诗词名句、警句格言和历史典故等关联。俗语的范围更广,包括谚语、歇后语、惯用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。
概念阐释不同
谚语: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,具有广泛的知识性和深刻的哲理性。谚语通常是集体创造,言简意赅且较为定型的语句,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。
俗语:是一种形象的定型化短语,如“纸老虎”、“翘尾巴”等。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,长短不一,运用时可以变通。俗语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,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,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。
场景对象不同
谚语:有通用性质,同一谚语可以用于不同的场景和对象。谚语通常较为抽象,适用于多种情境。
俗语:有气象、农业、生活、卫生和学习等多种类别,不同的俗语使用场景不同。俗语通常更具体,与特定的生活场景或文化背景相关联。
表现特点不同
谚语:以简练为特点,言简意赅,易于记忆和传播。谚语通常具有哲理性,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。
俗语:以形象为特点,通过具体的形象或比喻来表达某种道理或生活经验。俗语通常更生动、形象,易于理解和接受。
总结来说,谚语和俗语虽然都是汉语中的习惯用语,但它们在成因来源、概念阐释、场景对象和表现特点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。谚语更注重哲理性和普遍性,而俗语则更注重形象性和实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