僧璨(510—606),被称为禅宗三祖,其故事如下:
求法于慧可:
僧璨在四十多岁时,因身患风疾,到二祖慧可处请求忏悔。慧可让他找出自己的罪,僧璨沉思后说:“觅罪不可得。”慧可答道:“与汝忏罪竟,宜依佛法僧住。”僧璨领悟到罪性不在内、外、中间,而在于其心,于是慧可为其剃度,取名僧璨。
隐居与传承:
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时,僧璨随二祖慧可南遁隐居,往来于司空山和天柱山之间长达15年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,僧璨正式驻锡山谷寺,公开弘扬禅法。隋开皇十二年(592年),沙弥道信来到山谷寺,向僧璨求解脱法门,僧璨问:“是谁将你缚住了?”道信答:“无人缚我。”僧璨说:“那你还要求什么解脱呢?”道信大悟,后成为禅宗四祖。
创新禅法:
僧璨在隐居期间,创新了禅宗“以心相传,不立文字”的规制,并著有《信心铭》,奠定了中国禅宗的理论基础。
圆寂:
隋炀帝大业二年(606年),僧璨在法会大树下合掌圆寂,唐玄宗时追谥三祖为鉴智禅师。
僧璨在禅宗传承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,他的教诲和禅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