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关于生日的俗语丰富多彩,其中一些表达如下:
1. “七十三八十四,阎王不请自己去”
意味着这两个年龄被认为是人生的坎儿,活到这些年纪的老人被认为容易被阎王“收走”,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。
2. “母在不庆生”
意思是如果母亲还在世,孩子不应该庆祝自己的生日,因为古人认为孩子生日这一天也是母亲的“苦日”。
3. “庆九不庆十”
表达的是在庆寿时倾向于庆祝逢九的生日,而不是逢十的生日,这可能与古代人对于数字的迷信和避讳有关。
4. “40不学艺,50不盖房,60不栽树,70不做衣,80不过寿”
这些俗语反映了古人在不同年龄段对于个人生活规划的不同看法,其中80岁不过寿可能意味着古人对长寿的尊重和谨慎。
5. “遥叩芳辰,生辰吉乐”
出自曹雪芹《红楼梦》,表达了对生日的美好祝愿。
6. “岁岁春无事,相逢总玉颜”
表达了希望对方永远年轻美丽的愿望。
这些俗语反映了古人对生日的不同态度和习俗,既有对长寿的祈愿,也有对孝道的强调,以及生活中的迷信和避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