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月笙(1888年8月22日-1951年8月16日),原名杜月生,后由章太炎建议改名镛,号月笙,江苏川沙人(今上海浦东新区),是 近代上海青帮中的一员,也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。
杜月笙自幼父母双亡,寄居舅家,从小嗜赌,将父亲遗产当卖净光,后因偷窃被赶出家门,流浪于高桥镇上。1903年,他到上海一家水果行当学徒,不久因偷窃聚赌被开除,转到潘源盛水果店当店员。后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头子,进入黄金荣公馆,凭借其机灵诡诈的性格,很快获得黄金荣的赏识,成为其亲信,并负责经营法租界三大赌场之一——公兴俱乐部。
杜月笙在青帮中的崛起,与他的社交能力和善于揣摩人意有关。他不仅能够与政界人物、社会名流建立良好关系,还能在黑白两道之间游刃有余。他的势力逐渐扩大,最终成为与黄金荣、张啸林齐名的“上海三大亨”之一。在他的巅峰时期,他控制了大量的商业和工业,担任了70多家工厂、商家的董事长、理事长,并且挂了200多个“董事”和“理事”的头衔。
杜月笙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还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与抗日活动。他组织劳军活动,筹集大量食品、物品,并应八路军驻沪代表的要求,从国外购进防毒面具送给八路军。上海沦陷后,他拒绝日本人的拉拢,迁居香港,继续从事抗日活动。
1949年,随着国民党在大陆战场的失败,杜月笙选择前往香港定居。1951年8月16日,他在香港病逝,终年63岁。
杜月笙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,他从一个街头小混混成长为近代上海青帮的巨头,其经历和影响力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尽管他因涉及一些负面事件而备受争议,但他的商业头脑、社交能力和对抗日活动的贡献,仍使他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