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月笙原名叫杜月生,后来由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改名为杜镛,号月笙。关于改名的具体原因,有以下几种说法:
名字不够文雅:
杜月笙原名“月生”,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名字,但章太炎认为这个名字不够文雅,不符合他作为国学大师的身份和地位。
典故出处:
章太炎从《周礼》中选了一段“东方之乐谓之笙……西方之乐谓之镛”的典故,认为“镛”字比“生”字更加文雅,且有深意。因此,他将杜月笙的名字改为杜镛,并给他取字月笙。
感谢和侄子官司:
章太炎的侄子在上海遇到房产纠纷,无法解决,于是求助章太炎。章太炎因远在苏州无法亲自前往,便写信给杜月笙,希望他出面帮助解决。杜月笙答应后,章太炎为了感谢他,将他的名字改为杜镛,号月笙。
提升形象:
混迹上流社会必须得有个符合身份的名号,名字太次会影响形象。杜月笙发迹于上海,成为知名人物后,章太炎认为需要改一个更加高雅的名字来匹配他的身份和地位。
综合以上几种说法,可以得出结论:杜月笙改名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文化形象和社会地位,使其名字更加符合他作为国学大师和知名人士的身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