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孝孺(1357年-1402年),字希直,又字希古,号逊志,世称“正学先生”,浙江宁海人。他是明代著名的大臣、学者、文学家、散文家和思想家,也是明初最德高望重的政治和学术思想领军人物之一。方孝孺在“靖难之役”期间,因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而被诛十族,其忠诚和刚直不屈的精神被后世广为传颂。
方孝孺在学术上成就显著,师从宋濂,其文章和学问为宋濂弟子之冠。他重教化,轻文艺,致力于明王道、致太平。在政治上,他曾任汉中府教授、翰林侍讲、侍讲学士等职,并深受建文帝的信任,参与大政方针的制定。在文学上,方孝孺的散文作品以醇深雄迈、主题鲜明、议论大胆而著称,代表作有《逊志斋集》和《方正学先生集》等。
方孝孺的一生充满坎坷,他力图经世致用,改革政治,但终因忠于建文帝而被朱棣所不容。他的死,不仅是对他个人的悲剧,也是明初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体现。方孝孺的忠诚和学术成就,使他被后人尊为“明之学祖”和“天下读书种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