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风声鹤唳,草木皆兵”这个成语出自 东晋时期的淝水之战。以下是该成语的详细故事:
背景
东晋时期,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,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,分兵三路夹击秦军。
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,想凭借优势兵力扫平东晋。
战斗过程
秦军前锋在洛涧被晋军打败,苻坚仓皇逃窜。
在溃逃过程中,秦军听到风声和鹤叫声,都疑心是晋军追兵,拼命奔逃。
成语来源
苻坚在逃跑过程中,看到八公山上的草木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,这一情景让他惊恐万分,从而产生了“草木皆兵”的感觉。
谢石和谢玄利用计谋使秦军后退,秦军在混乱中误以为前方打了败仗,慌忙溃逃,这就是“风声鹤唳”的典故。
成语解释
“风声鹤唳”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,听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。
“草木皆兵”则形容人在极度惊恐时,连草木都误以为是敌人。
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人在极度恐惧时的多疑和惊恐心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