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清明时节,饮食养生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养阳防风:
清明时节阳气逐渐旺盛,应遵循养阳防风的原则。宜选用一些甘、辛的食物,甘味食物补虚和中、健脾养胃,如山药、大枣等;辛味食物发散、行气、化湿、开胃,如大葱、香菜、大蒜等。少吃酸味的东西,因为酸味入肝,不利于阳气的生发。
饮食清淡:
此时天气乍暖还寒,要少吃寒性食物,如黄瓜、冬瓜、西瓜等,可适量食一些温性食物,如葱、姜、蒜、韭菜、荠菜等,补阳散寒。不宜食用过多生冷、油腻的食物,例如冷饮、冰淇淋、油炸食品等,饮食以清淡为主。
优质蛋白和维生素:
从营养学角度来讲,清明时节多发呼吸系统疾病,饮食上应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,正常成年人每天300—500g奶及奶制品,一个鸡蛋,100g左右的肉类,如有些老年人达不到,可适量补充蛋白质粉。还要注意多吃蔬果,每人每天300—500g新鲜蔬菜,200—350g应季水果,如吃不够量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A及维生素C,保护上呼吸道黏膜,增强机体免疫功能。
足量饮水:
清明时节还要注意足量饮水,至少保证一天1500—1700ml饮水量,即7—8杯水。不宜一次大量饮用,少量多次主动饮水,不要等到口渴再喝。
避免发物:
清明节还是一个祭祖扫墓的传统节日,在饮食上应该注意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,以免影响身体健康。此外,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易发的食物,所谓“发物”,从中医角度上是指动风生痰、发毒助火助邪之品,如海鱼、海虾、海蟹、咸菜、竹笋、毛笋、羊肉、公鸡等,可适当吃些凉性食物。
适量饮茶:
清明时节品茶,尤其是"明前茶",有养肝清头目、化痰除烦渴的功效。但要注意不要过量饮用,以免影响睡眠。
饮食规律:
饮食须定时定量,不暴饮暴食。宜少吃羊肉等酸性食物,可适当“增甘”即多食甜食,顺应春天养生生机。但肥胖者宜相应减少甜食,限制热量摄入,多食瓜果蔬菜。
注意食品卫生:
春季是细菌、病毒等微生物活跃的季节,食品容易变质。因此,清明节期间要特别注意食品的保存和处理,避免食物中毒。
综上所述,清明节的饮食应以清淡、温性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为主,同时注意足量饮水和避免发物,保持饮食规律和卫生,以维护身体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