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元璋没有给刘伯温封国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
资历尚浅:
刘伯温在朱元璋投身红巾军六年后才投靠,虽然为朱元璋的反元及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做出了很大贡献,但相比起李善长、徐达等早期功臣,他的资历较浅,因此在论功行赏时,朱元璋将他的爵位排得较后。
文官身份的限制:
朱元璋封赏的国公、侯爷绝大部分都是武将出身,只有李善长一人是特例。由于刘伯温是文官,其身份和功劳与武将有所区别,这限制了他能够获得的爵位高度。
忌惮其才能:
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,喜欢乾纲独断,他忌讳被人看穿自己的心思。刘伯温的才智过高,可能会让朱元璋感到不安,因此他在封爵问题上刻意打压刘伯温。
性格上的恃才傲物:
刘伯温性格恃才傲物,多次看透朱元璋的心思并说出去,这让朱元璋内心更加自卑和忌惮。因此,在初次封赏时,尽管刘伯温的才能和贡献完全可以封为一等公,但朱元璋为了打压他,故意将他封为三等功臣。
控制欲极强:
朱元璋疑心极重,控制欲极强。他不喜欢那些能看透自己心思的人,而刘伯温的智谋过人,使得朱元璋感到不悦。因此,朱元璋对刘伯温总是处处刁难,不让他掌握过多的权力。
身份背景:
刘伯温原为元朝官员,朱元璋早期家徒四壁,对旧官员有憎恨之情,这也可能是他没有被封为国公的原因之一。
综上所述,朱元璋没有给刘伯温封国公,主要是因为刘伯温的资历较浅、文官身份的限制、朱元璋的忌惮和性格、以及他自身的身份背景等多方面的原因。尽管刘伯温的才能和贡献无可置疑,但朱元璋在封赏时还是有所保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