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植草莓的方法与技术可分为以下几个关键环节,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:
一、品种选择
抗逆性与产量:
选择抗病虫害、产量高且适合当地气候的品种,如红玉、隋珠、巧克力等。
品质特征:
优先选花粉丰富、果实大、色泽鲜艳、酸味淡、畸形果少的品种。
二、种植环境
土壤要求:
需疏松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(pH值4.5-5.5),避免粘重土壤。
温度管理:
- 开花期:22-25℃(夜间8-10℃);
- 成熟期:需适当降温(如夜间覆盖遮阳网)。
三、整地与施肥
土壤改良:
深翻土地,施入腐熟农家肥(每亩5-10吨)和复合肥(50公斤),并消毒土壤(高锰酸钾)。
垄作栽培:
- 垄高40cm,间距80cm,覆盖遮阳网或地膜保湿;
- 定植时保持根系埋入土中,压实土壤。
四、种植技术
播种与定植:
- 春季播种宜在立春后,秋季在7-8月;
- 定植密度:每亩6000株左右,采用弓背朝沟的栽种方式。
水肥管理:
- 生长期需水量大,保持土壤湿润;
- 开花期每4-6天浇水一次,结果期每2天一次;
- 施用氮肥促进生长,坐果期补充速效复合肥。
五、病虫害防治
常见病害:
灰霉病、白粉病、疫病等,需及时喷洒药剂(如克菌丹、醚菌酯);
物理防治:
- 覆盖地膜减少病菌传播;
- 通风降温预防白粉病。
六、采种与繁殖
采种处理:
- 成熟后摘除果实,浸种催芽(温水浸泡8-12小时);
- 混栽可提高遗传多样性。
辅助授粉:
- 开花期放置蜂箱促进授粉,减少畸形果。
七、管理要点
轮作与休耕:
避免连作,轮作豆类或葱蒜类可增强抗病性;
设施管理:
- 大棚需保持结构稳固,覆盖反光幕增加光照;
- 雨季及时排水,防止积水烂根。
通过以上综合管理,可有效提升草莓的产量与品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