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真寺的原名因地区和历史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,具体如下:
中国境内清真寺的原称 - 元代前:
多称为"堂"、"礼堂"、"祀堂"或"礼拜堂"
- 元代后:改称"寺"、"回回堂"或"礼拜寺"
- 明代起:因伊斯兰教被称为"清真教",故统称"清真寺"并沿用至今
- 地方性称呼:西北地区、东乡、保安、撒拉等族仍保留"麦斯吉德"(Jama‘at)或"哲马尔提"的称呼
具体历史案例 - 西安化觉巷清真寺:
原名"清修寺",因位于西安化觉巷内得名,始建于明洪武年间,重修于成化二年(1466年)
- 太原清真寺:原名"清修寺",位于山西省太原市,始建于唐贞元年间(785-805年),明清三代重修,现存主体结构为明清建筑
- 泉州清净寺:初名"圣友寺"(阿拉伯语"艾苏哈卜大寺"),是福建泉州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清真寺,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
其他地区同名现象 - 哈尔滨清真寺:
原称"哈尔滨清真东寺",后改称"滨江清真寺",是东北地区保存较好的清真古寺之一
- 陕西清真大寺:因创建者为陕西驻哈密回民军得名,是新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清真寺
总结:清真寺的原名多与"礼堂"、"寺"等词相关,具体名称因历史演变和地域文化差异而变化。若需更精确的答案,建议补充具体地理位置或历史时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