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对联的二十九种对法如下:
名对(又名正对、切对):
上句和下句在内容、意义、词性等方面完全对应,如“东圃青梅发,西园绿草开”。
隔句对(后人称扇格对):
第一句与第三句对,第二句与第四句对,如“昨夜越溪难,含悲赴上兰;今朝逾岭易,抱笑入长安”。
双拟对:
一句之中所论的两个字相同,如“夏暑夏不衰,秋荫秋来归”。
联绵对:
一句之中第二、三个字重复,如“看山山已峻,望水水仍清”。
互成对:
天与地、日与月、麟与凤等自然现象或事物相对,如“天与地对,日与月对”。
异类对:
上句和下句在内容、意义、词性等方面相对,但类别不同,如“上句安天,下句安山”。
赋体对:
句首或句腹重字,或句首叠韵,或句腹叠韵,或句首双声,或句腹双声,如“妾意逐行云,君身入暮门”。
双声对:
两个字的声母相同,如“秋露香佳菊,春风馥丽兰”。
叠韵对:
两个字的韵母相同,如“放畅千般意,逍遥一个心”。
回文对:
正读反读意义相同,如“情亲由得意,得意遂情亲”。
意对:
上下句意义相关,但不完全对应,如“岁暮临空房,凉风起坐隅”。
平对:
上下句在平仄上相对,但不一定完全对应。
奇对(无情对):
上下句在意义上相对,但无直接关联,如“奇琴、精酒、妍月、好花、素雪,意忆、心思”。
同对(同类对):
上下句在类别上相同,如“长空展翅;广宇翔云”。
字对:
上下句在字数上相等,但不一定在词性、意义等方面对应。
声对:
上下句在声调上相对,但不一定在词性、意义等方面对应。
侧对(利用字的偏旁成对,亦称字侧对):
利用字的偏旁部首成对,如“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”。
邻近对:
上下句在词性、意义等方面相近,但不完全对应。
交络对(又名“蹉对”,因有参差成对乊像,又名参差对):
上下句在词性、意义等方面参差不齐地对应,如“红豆生南国,春来发几枝”。
当句对(又称自对):
上下句在句子内部成对,如“将军战马今何在,野草闲花满地愁”。
含境对:
上下句在意境上相互呼应,如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”。
背体对:
上下句在意义上相对,但形式上相反,如“红豆不堪看,满眼相思泪”。
偏对:
上下句在词性、意义等方面不完全对应,但有一定的关联,如“红豆生南国,春来发几枝”。
双虚实对:
上下句在词性、意义等方面相对,但其中一句为虚指,如“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”。
假对:
上下句在词性、意义等方面相对,但其中一句为假借,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