沧海遗珠不仅可以形容人,也可以用来比喻珍贵的物品。以下是具体说明:
一、基本含义与出处
核心比喻 沧海遗珠指大海中未被采珠人发现的珍珠,现多用于比喻被埋没的人才或珍贵物品。
成语结构
- 偏正式: 如“沧海遗珠”; - 谓语/宾语
二、形容物品的用法
稀有性与价值 当物品因稀有性或工艺精湛而具有极高价值时,可用沧海遗珠形容。例如:
- “这件古董瓷器工艺精湛,真可谓沧海遗珠。”
- “在深海沉睡的文物,如同沧海遗珠,等待有缘人发掘。”。
文学与艺术领域
在诗词、散文等文学创作中,常借喻珍贵之物。如金·元好问《寄答飞卿》:“一首新诗一线书,喜于沧海得遗珠。”。
三、与形容人的区别
人才侧重: 主要用于赞誉被埋没的杰出人物,如“狄仁杰是当朝沧海遗珠”。 物品侧重
四、使用建议
语境选择:若需突出“人才”属性,优先使用“千里马”“后起之秀”等成语;若强调“物品”特性,则“沧海遗珠”更贴切。
示例扩展:
“这款手表采用稀有材料制作,工艺复杂度达到顶级水准,实为手表界的沧海遗珠。”
综上,沧海遗珠的比喻范围已扩展至物品领域,但需结合具体语境选择更精准的表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