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春秋争霸的成语有很多,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及其典故:
纸上谈兵:
赵括(战国赵):形容只会按照书本生搬硬套,不能联系实际。
老马识途:
管仲(春秋):比喻做事很有经验。
围魏救赵:
孙膑。
负荆请罪:
廉颇(战国赵):比喻诚心诚意地承认错误。
完壁归赵:
蔺相如。
胡服骑射:
战国时,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。
退避三舍:
这个成语出自《左传》,是春秋时期一个有名的故事,讲的是晋国公子重耳在逃亡期间,为了避开与楚国的正面冲突,选择退避三舍,最终让晋国赢得了战争。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比喻退让、回避,避免与对方发生正面冲突。
问鼎中原:
这个成语出自《左传》,是春秋时期一个有名的成语,讲的是楚庄王北伐到洛邑(洛阳),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,有意图取代周王朝的意味。
烽火戏诸侯:
西周末年,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,竟然在城中上演了一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。结果,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,再起烽火时,诸侯无人来援,幽王被杀,西周结束。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,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,诸侯纷争的局面。
一鸣惊人:
这个成语出自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,讲的是春秋时期楚庄王即位三年,不发号令,终日郊游围猎,沉湎声色,并下命曰:“有敢谏者,死无赦!”大夫伍举冒死进谏,逢庄王左抱郑姬,右抱越女,坐钟鼓之间。伍举请猜谜语“有鸟止于阜,三年不飞不鸣,是何鸟也?”庄王回答:“三年不飞,飞将冲天;三年不鸣,鸣将惊人!”但数月之后,庄王依然依旧,享乐更甚。大夫苏从又进谏,庄王抽出宝剑,要杀苏从。苏从无所畏惧,坚持劝谏。于是,庄王罢淫乐,亲理朝政,并举伍举、苏从担任要职。这就是“一鸣惊人”的来历,后任用孙叔敖为令尹,讲求得失,稳定了政局,发展了生产,从而为楚国的争霸奠定了基础。
三令五申:
这个成语出自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,讲的是吴起作为魏国将军,与士兵同甘共苦,亲自带领他们修筑工事,并时刻提醒士兵要听从命令,严守纪律。
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,还蕴含了深刻的道理,成为后人传颂的典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