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永的慢词以其铺叙展衍的手法著称,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拓展词调与篇幅
柳永大力创作慢词,丰富了词的曲调,并精通音律,能够自制新曲或对旧有曲调进行改编。例如,《戚氏》这一篇幅较长的慢词调,柳永在其中尽情铺叙,全词长达212字,从傍晚的“晚秋天”写起,依次描绘了秋天的景色、旅人的思绪、往昔的回忆等诸多内容,使词的篇幅得到极大拓展,能够容纳更复杂的内容。
抒情手法的创新
柳永在慢词创作中大量运用铺叙手法,他不像以往的词人那样含蓄简略地抒情,而是详细地、层层递进地描绘场景、叙述事情来抒发情感。例如,在《八声甘州》中,从江天暮雨的大场景,到霜风、关河、残照等具体景物,再到红衰翠减的细微变化,逐步铺陈,将词人的羁旅愁思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充分地展现出来。
铺叙展衍的具体例子
以《望海潮•东南形胜》为例,词人从自然美景到市民生活到镇帅的日后夸耀,层层渲染杭州的繁盛。
《雨霖铃•寒蝉凄切》更是重重渲染,情景相生,衬出伤离别情。
语言的通俗性
柳永的词中采用市井方言俗语,使词作更贴近市民大众的生活和审美趣味,增强了词的可读性和传唱性。
通过这些手法,柳永的慢词不仅丰富了词的艺术形式,还增强了词的情感表达力,使词作在叙述和描绘上更加生动、细腻、富有层次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