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母子情的古诗,可归纳为以下几类经典作品:
一、直接抒发母爱
《游子吟》(孟郊)
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!”
以母亲为游子缝衣的细节,比喻母爱的伟大与无私,成为母子情最经典的象征。
《别老母》(黄景仁)
“搴帷拜母河梁去,白发愁看泪眼枯。惨惨柴门风雪夜,此时有子不如无。”
通过临别场景的描写,展现母子诀别的悲痛,反衬母爱的深沉。
二、以母子关系寄托人生哲理
《劝孝歌》(王建)
“父母德高;子女良教。人见生男生女好,不知男女催人老。”
从家庭伦理角度探讨母子关系,强调品德教育的重要性。
《琴曲歌辞·胡笳十八拍》(刘商)
“及生母子情宛然,貌殊语异憎还爱,心中不觉常相牵。”
通过音乐与情感的交融,表达母子间超越外貌的深厚情感。
三、时空维度中的母子情怀
《岁末到家》(蒋士铨)
“爱子心无尽,归家喜及辰。寒衣针线密,家信墨痕新。”
以归家团聚的场景,体现母子间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亲情的珍视。
《湘江月·赠陈氏母子》(真德秀)
“陈氏春秋一百一,儿女年皆过七十。一门慈孝更雍愉,四老真堪入画图。”
通过长寿母子的形象,展现代际传承中的亲情纽带。
四、其他经典诗句
《思母》(于恭):霜殒芦花泪湿衣,白头无复倚柴扉。- 《十五》(王安石):将母邗沟上,留家白邗阴。- 《送母回乡》(李商隐):母病欲医时,车接恨情留。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母子情,既有具象的亲情描绘,也蕴含着对生命伦理的思考,共同构成中华文化中母子情的重要精神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