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拜师
孔子年轻的时候,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。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,三十岁的时候,他离开家乡曲阜,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。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,孔子风餐露宿,日夜兼程,几个月后,终于走到了洛阳。
在洛阳城外,孔子看见一驾马车,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,穿着长袍,头发胡子全白了,看上去很有学问。孔子想:“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!”于是上前行礼,问道:“老人家,您就是老聃先生吧?”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,有些纳闷。
孔子连忙说:“学生孔丘,特地来拜见老师,请收下我这个学生。”孔子听了再次行礼,说:“多谢老师等候。学习是没有止境的。您的学问渊博,跟您学习,一定会大有长进的。”
老子见孔子如此谦虚好学,心中非常高兴,于是便收他为徒,并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。孔子在老子的指导下,学问日益增长,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学习是没有止境的,只有不断虚心向别人学习,才能不断进步,取得更大的成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