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诫子书》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书,其真实性有充分的历史文献依据:
历史背景
该书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(234年),正值诸葛亮54岁、诸葛瞻8岁之际。因长期忙于国家事务,诸葛亮未能亲自教育儿子,故以书信形式传递人生智慧。
文献记载
多份史料均确认《诫子书》的作者为诸葛亮。例如,《三国演义》虽为小说,但其中对家书的描述与史书记载一致。宋代赵普《蜀汉春秋》等正史也收录了此书。
文化影响
该书成为后世修身立志的经典,被南怀瑾等国学大师推崇为儒家思想的实践范本,历代学子以此为座右铭。其核心理念如“静以修身”“非淡泊无以明志”等,至今仍被广泛引用。
综上,《诫子书》不仅是真实存在的家训,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道德修养与人生哲学的瑰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