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后雨笋这个成语的意思?

时间:2025-03-28 10:48:03 伤心句子

“春后雨笋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读音为 yǔ hòu chūn sǔn,本义指春天下雨后竹笋迅速生长的现象,现多用于比喻新生事物或现象大量涌现的态势。具体解析如下:

一、本义解析

自然现象描述

指春季降雨充足时,竹笋在短时间内大量萌发的自然现象。这一过程因春雨滋润和温度适宜,竹笋生长速度极快,常形成一片茂密的竹林景观。

文学出处

该成语出自宋代张耒的《食笋》诗:“荒林春雨足,新笋迸龙雏。” 诗句通过春雨与笋芽的意象,生动描绘了竹笋生长的活力与生命力。

二、引申含义

社会与经济领域

常用于形容新兴产业、技术或社会现象的快速发展。例如:

- 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电商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”

- “近年来,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可谓雨后春笋,竞争日益激烈。”

其他领域

也可用于描述人口增长、疾病传播等自然或社会现象,但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是否贴切。

三、使用特点

褒义倾向:

多用于褒扬新生事物的活力与潜力,如“政策出台后,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。”

语法功能:常用作定语(如“雨后春笋般涌现”)或宾语(如“雨后春笋现象”)
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
近义词:比比皆是、星罗棋布、如雨后春笋

反义词:凤毛麟角、九牛一毛、硕果仅存

综上,“春后雨笋”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,成为描述事物快速发展的经典比喻,既包含对自然规律的赞美,也蕴含对时代进步的期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