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《论语》
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
学习并时常温习,不也很愉快吗?强调持续学习的重要性。
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自己不希望的事,不要强加给别人。体现儒家“仁”的核心思想。
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
三个人同行,其中必有值得学习的人。倡导谦虚好学的态度。
二、《孟子》
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。
在忧患中生存发展,在安乐中可能衰败。提醒要有危机意识。
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。
上天要赋予重任,必先使其经历磨难。强调逆境中的成长价值。
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
贫穷时修养自身,得志时为天下谋福。体现个人与社会的责任担当。
三、《周易》
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
天道刚健,君子应不断奋斗。象征积极进取的精神。
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。
大地承载万物,君子应具备宽广的品德。
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;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
心意相同的人力量无穷,共识具有强大的说服力。
四、《老子》
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
能了解他人是智慧,能认识自己才是真正的明智。
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。
大事源于细微,强调积累的重要性。
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
最高的善如同水,滋养万物却无所争斗。
五、《大学》
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
大学的根本在于彰显美德、亲近民众、追求完美境界。
知止而后有定,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。
知道适可而止才能心境安定,进而思考问题并取得成果。
这些名言名句凝聚了先贤的智慧,既包含个人修养的准则,也蕴含社会治理的哲学,至今仍对人生观、价值观有重要启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