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《论语·十二章》中,孔子强调了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,而应该注重道德修养和仁道的实践。其中,以下句子尤为突出:
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 译文:
孔子说:“君子在饮食上不追求饱足,在居住上不追求过分舒适,做事勤快敏捷,说话小心谨慎,主动向有道德的人求教以匡正自己,这样才可以称为好学。”
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;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”
译文: 孔子说:“富裕和显贵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,但如果不是通过正当的手段获得,君子就不会去享受;贫穷和低贱是每个人都厌恶的,但如果不是通过正当的手段摆脱,君子也不会去摆脱。君子如果背离了仁道,又怎么能称为君子呢?无论何时何地,君子都必须坚守仁道。”“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”
译文:
孔子说:“君子在任何时候——哪怕是在吃完一顿饭的短暂时间里——都不会背离仁道,无论是在匆忙之中还是在困境之中,都必须按照仁道行事。”
这些句子共同表明,孔子认为君子应当以仁道为核心,克制对物质享受的追求,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,并通过正当的手段去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理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