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爱国方面的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有很多,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:
钱学森:
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,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,他打算回国,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。尽管当时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,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,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,但他历尽艰辛终于回到祖国怀抱,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。
华罗庚:
大数学家华罗庚在“七·七”事变后,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,不为金钱和学位,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。1950年,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,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,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。
文天祥:
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,兵败被俘,坐了三年土牢,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。一天,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到土牢里劝降,许以丞相之职,他毫不动摇,反而斩钉截铁地说:“唯有以死报国,我一无所求!”临刑前,他面向南方,慷慨就义了。
詹天佑:
近代科学先驱、著名工程师詹天佑,在国内一无资本、二无技术、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,满怀爱国热情,受命修建京张铁路。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,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,只用了500万元、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、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。
郑成功:
1620年代,荷兰殖民主义侵占台湾,郑成功怀着满腔的爱国热忱,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收复台湾的征程。他率领着水师,跨越海峡,与荷兰殖民者展开了激烈的战斗,最终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者,将台湾重新纳入祖国的怀抱。
岳飞:
南宋抗金名将岳飞,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,宋高宗亲手写了“精忠岳飞”四个字,制成旗后赐给他。岳飞在战场上表现出色,但最终被高宗和秦桧以“莫须有”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。
张伯苓:
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,在“甲午海战”后,目睹了国家的衰败,毅然退出海军,回到天津筹办学校。他四处奔走,筹集资金,最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,为中国现代化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。
这些例子都展示了爱国者通过不懈努力和坚定信念,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志向,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重大贡献。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,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