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行为规范类
1. 遵守《小学生守则》和日常行为规范,不攀爬高处(如电杆、栏杆)或进入危险区域(如施工地);
2. 课间活动保持安静,上下楼梯靠右行,不拥挤、打闹,打饭打水自觉排队;
3. 不携带管制刀具、易燃易爆物品,不接触高压电源,不擅自离开校园。
二、交通安全类
4. 遵守交通规则,走人行道、过马路看信号灯,不骑车进入机动车道,不乘坐“三无”车辆;
5. 外出回家与家长联系,未经允许不在外宿或接受陌生人食物,不乘坐陌生车辆;
6. 雨天不玩水、不滑冰,不燃放烟花爆竹,不玩火。
三、自我保护类
7. 掌握基本安全知识,遇到危险及时报警或向老师求助,不独自前往偏僻场所;
8. 注意饮食卫生,不吃腐烂变质食物,不饮用生水,预防食物中毒;
9. 熟悉校园安全设施(如消防器材、紧急疏散通道),遇到火灾、地震等突发事件保持冷静。
四、纪律要求类
10. 服从班级管理,按时完成作业,不旷课、不早退,对班级活动积极贡献。
补充说明:
每周进行安全知识小测验,增强安全意识;
设立“安全监督岗”,对违规行为及时劝阻;
定期开展应急演练(如火灾逃生、地震避险),提高应急能力。
通过以上公约,旨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,规范行为习惯,共同营造安全、和谐的校园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