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清明节的传说故事,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经典版本:
一、介子推割股奉君
春秋时期,晋献公妃子骊姬为保儿子奚齐继位,毒害太子申生。申生弟弟重耳流亡期间,臣子介子推曾割股奉君,用肉汤救其恢复体力。重耳复国后,介子推拒绝受封,隐居绵山。晋文公为逼其出山,放火烧山,介子推母子抱柳而死。晋文公悲痛万分,将寒食节改为清明节,以寄哀思。
二、寒食节的起源
寒食节与清明节本为两个独立节日,后因介子推故事合并。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,曾下令禁火寒食,以表忠诚。绵山因介子推母子被烧死而得名“介休”,寒食节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。
三、清明踏青的由来
清明节兼具扫墓祭祖与踏青习俗。传说春秋时期,晋文公在清明时节率众祭奠介子推,发现老柳树“复活”(实为柳枝垂挂),便赐名“清明柳”,并倡导春游踏青,以纪念忠臣。
补充说明:寒食节禁火习俗逐渐演变为清明节期间禁火,而踏青习俗则源于春秋时期人们对自然复苏的庆祝,与纪念介子推的忠义精神相结合,共同构成清明节的文化内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