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端午帖子·太上皇后阁》
艾叶双人巧,菖花九节荣。
《端阳 其二》
几家桃李荐新鲜,艾叶榕枝处处悬。
《端阳次联翁韵》
幽居几度遇端阳,万里关河隔故乡。
龙舟扮出湘江恨,艾草还为人世芳。
《端午即事》
五月五日午,赠我一枝艾。
故人不可见,新知万里外。
丹心照夙昔,鬓发日已改。
《乙卯重五诗》
重五山村好,榴花忽已繁。
粽包分两髻,艾束著危冠。
《端阳采撷》
玉粽袭香千舸竞,艾叶黄酒可驱邪。
《浣溪沙·端午》
轻汗微微透碧纨,明朝端午浴芳兰。
流香涨腻满晴川。
彩线轻缠红玉臂,小符斜挂绿云鬟。
佳人相见一千年。
《减字木兰花·竞渡》
红旗高举,飞出深深杨柳渚。
鼓击春雷,直破烟波远远回。
欢声震地,惊退万人争战气。
金碧楼西,衔得锦标第一归。
《端午日》
少年佳节倍多情,老去谁知感慨生。
不效艾符趋习俗,但祈蒲酒话升平。
《浣溪沙》
端午时节草萋萋,野艾茸茸淡着衣。
《端午》
宜欢聚。绮筵歌舞。岁岁酬端午。
《端午》
小团冰浸砂糖裹,有透明角黍松儿和。
《浣溪沙端午》
入袂轻风不破尘,玉簪犀壁醉佳辰。
《端午》
粽团桃柳,盈门共饮,把菖蒲、旋刻个人人。
《端午》
粽团桃柳,盈门共饮,把菖蒲、旋刻个人人。
《端午日》
少年佳节倍多情,老去谁知感慨生。
不效艾符趋习俗,但祈蒲酒话升平。
《浣溪沙》
遍地皆闻艾叶香,涛声千载也悠扬,人间五月任徜徉。
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,还表达了诗人们对这一传统节日的情感和寄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