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说新语里的小古文及道理?

时间:2025-03-29 01:33:10 励志句子

《世说新语》是一部记录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名士轶事的笔记小品,由南朝刘义庆编撰,梁代刘孝标作注。书中包含了众多的小故事,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。以下是一些经典故事及其道理:

华歆与王朗

原文:

华歆与王朗俱乘船避难,有一个人欲依附,歆辄难之。朗曰:“幸尚宽,何为不可?”后贼追至,王欲舍所携人。歆曰:“本所以疑,正为此耳。既已纳其自托,宁可以急相弃邪?”遂携拯如初。

道理: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,答应别人的请求就要负责到底,不能失信于人。华歆和王朗在危难时刻的不同表现,展现了德行的高低。

简文帝不识稻

原文:

简文见田稻,不识,问是何草,左右答是稻。简文还,三日不出,云:“宁有赖其末,而不识其本!”

道理:做人不能忘本,饮水当思其源。无论何时何地,怀着一颗感恩的心,对人对己,都是一种福报。简文帝不认识水稻,却羞愧地闭门不出,自我批评,体现了他对自己无知行为的反思。

覆巢之下,焉有完卵

原文:

覆巢之下,焉有完卵。

道理:在倾覆的鸟巢下面,怎么可能有着完好的鸟蛋呢?这句话比喻在国家或家庭遭遇灾难时,个人很难幸免。

陈太丘与友期行

原文:

陈太丘与友期行,期日中,过中不至,太丘舍去,去后乃至。元方时年七岁,门外戏。客问元方:“尊君在不?”答曰:“待君久不至,已去。”友人便怒,曰:“非人哉!与人期行,相委而去!”元方曰:“君与家君期日中。日中不至,则是无信;对子骂父,则是无礼。”友人惭,下车引之。元方入门不顾。

道理:言而有信,是每一个人都该坚守的原则之一。陈寔的朋友失约,陈寔的儿子元方据理力争,维护了父亲的尊严,体现了诚信和礼貌的重要性。

桓公入洛

原文:

桓公入洛,过淮、泗,践北境,与诸僚属登平乘楼,眺瞩中原,慨然曰:“遂使神州陆沉,百年丘墟,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!”袁虎率尔对曰:“运自有废兴,岂必诸人之过?”桓公懔然作色,顾谓四坐曰:“诸君颇闻刘景升不?有大牛重千斤,啖刍豆十倍于常牛,负重致远,曾不若一羸牸。魏武入荆州,烹以飨士卒,于时莫不称快。”意以况袁。四坐既骇,袁亦失色。

道理:人患志之不立,亦何忧令名不彰邪。袁宏认为国运天定,西晋亡国未必是王衍等人的过错。这句话鼓励人们立下志向,并为之努力,一定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。

以小人之虑,度君子之心

原文:

以小人之虑,度君子之心。

道理:用小人的心胸,猜度君子的襟怀。这句话告诫人们不要用狭隘的心态去揣测君子的想法,因为君子的胸怀通常更为宽广和包容。

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魏晋时期名士的风范和智慧,也包含了普遍的人生哲理和行为准则,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