蝉的地洞
“蝉的地洞深约四十厘米,呈圆柱形,根据土质不同而略有弯曲,但基本上是垂直的,这样最节省路程。”
批注:这句话通过具体的数字和形容词,形象地描绘了蝉地洞的深度、形状和结构,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和科学态度。
蝉的捕食行为
“终于,它在空旷处看见了我放的猎物,十分惊讶,赶紧上前,突然一抖,猛地往后退去,仿佛在问:这蜘蛛是活的还是死的?这是我之前的猎物吗?”
批注:这段描写通过“惊讶”、“上前”、“一抖”、“向后退去”等动作,生动地表现了蝉在捕食时的谨慎和小心翼翼,同时也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昆虫行为的深刻理解。
蝉的高洁象征
“垂緌饮清露:这一句描写了蝉的形状和食性。古人认为蝉栖于高树,餐风饮露,所以把它看作高洁的象征。”
批注:这句话不仅描绘了蝉的生活习性,还赋予了蝉高洁、清雅的品质,体现了古代文化中对蝉的崇敬和象征意义。
蝉的生命周期
“课文主题:全文以作者对蝉一生的观察进程为线索,以幼蝉夏至出洞开头,又以幼蝉入洞结尾,首尾衔接,将蝉艰难的生长过程清晰地呈现到读者面前,表达了作者的同情、怜爱之情。”
批注:这段话概括了《昆虫记》中关于蝉的一生,从幼蝉到成虫的过程,表达了作者对蝉的深厚感情和对生命的感慨。
蝉的观察环境
“我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。一到七月初,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。我是屋里的主人,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。有了它的统治,这里无论怎样都是不安静的。”
批注:这段话描述了作者观察蝉的环境和蝉对自己的影响,体现了作者对蝉的喜爱和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。
这些批注不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《昆虫记》中关于蝉的描写,还展示了作者对昆虫行为的深刻洞察和对自然界的热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