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和乞巧节分别有不同的民间传说。
端午节的传说:
屈原投江 :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,因力主联齐抗秦而遭馋去职,流放到沅、湘流域。在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后,屈原于五月五日端午节抱石投汨罗江身死,以死明志。人们为了纪念他,把这天称作端午节。纪念伍子胥:
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,因父兄被楚王所杀,后来投奔吴国,助吴伐楚,五战而入楚都郢城。吴王夫差因听信谗言而赐死伍子胥,并将其尸体装在皮革里,于五月初五投入钱塘江。人们为了纪念伍子胥,便在端午这一天以龙舟竞渡来迎接涛神。
纪念介子推:
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人,曾割股救晋文公重耳。晋文公复国后,封赏大典上独独少了介子推。介子推不愿领赏,隐居绵山,最终被火烧死。人们为了纪念他,在端午节门前插柳。
乞巧节的传说
牛郎织女:
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见于《诗经·小雅·大东》,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传说。相传牛郎父母早逝,常受到哥嫂的虐待,只有一头老牛相伴。老牛帮助牛郎娶到织女为妻,但他们的幸福生活被玉帝和王母娘娘发现后,被迫分离。每年的七月初七,牛郎织女在喜鹊搭成的鹊桥上相会。人们在这一天进行各种乞巧活动,如穿针乞巧、喜蛛应巧、投针验巧等,以祈求智慧和巧艺。
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,还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和创作素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