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文公,名重耳,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,也是春秋五霸之一。他因父亲晋献公听信宠姬骊姬的谗言,逼死太子申生,而被迫流亡国外19年。在这期间,他历经艰辛,曾在楚国受到楚成王的赏识和礼遇,并以国君之礼相迎。楚王问重耳如何报答,重耳承诺若两国发生战争,晋军将先退避三舍。后来,重耳在秦国的支持下回国继位,成为晋文公。
晋文公在位期间,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安定民心、封赏功臣,并进行政治经济改革,使晋国逐渐强盛。他联合外戚舅舅狐氏和姐夫赵衰整顿国内政治,采取以公族为主、外戚为辅、远方亲戚次之的权力联盟,实现了晋国的三军整顿,使晋国成为大国。
晋文公的霸业中,最著名的是城濮之战。公元前632年,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战场上相遇,晋文公为了实现对楚王的承诺,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,驻扎在城濮。楚军见晋军后退,以为对方害怕,便马上追击。然而,晋军却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,集中兵力,最终在城濮之战中大破楚军,取得了胜利。此战标志着晋国的霸主地位形成。
晋文公的故事传为佳话,特别是他“退避三舍”的典故,成为信守承诺和谦逊有礼的象征。他的智慧和勇气,使晋国在他的领导下,成为了春秋时期的强国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