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公好龙是一个汉语成语,其典故出自汉代刘向的《新序·杂事五》。叶公名沈诸梁,字子高,是春秋时楚国的贵族,封于叶(今河南叶县)。成语“叶公好龙”比喻 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,但实际上并不真正喜爱,甚至畏惧它。这个成语常用于讽刺那些只唱高调、不务实际的人。
具体故事内容是:叶公非常喜欢龙,家中到处都是龙的图案。有一天,天上的真龙得知叶公喜欢龙,便降临到他的家中。叶公见到真龙后,吓得魂飞魄散,弃家而逃。这个成语后来演变成了贬义词,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声称喜欢某事物,实际上并不真正喜欢,甚至害怕它的人。
建议在实际应用中,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提醒人们要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喜好,不要只是口头上说说,而要真正去了解和喜欢所爱的事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