讽刺是一种修辞手法,通过比喻、夸张、反语等方式对某人或某事进行揭露、批评或嘲笑。以下是一些具有讽刺意义的词语:
冷嘲热讽:
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。
三旨相公:
用来讽刺庸碌低能的大官。
俨乎其然:
形容态度严肃正经,实则可能含有讽刺意味。
正人君子:
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,现多用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。
对牛鼓簧:
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,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。
李代桃僵:
形容一个人为了自私的利益代替了原本健康有益的事物,带来了不良结果。
画蛇添足:
比喻做事多此一举,反而把事情弄糟。
对牛弹琴:
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,白费口舌。
话中带刺:
话中包含着讥笑和讽刺。
借古讽今:
借助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。
败军之将:
打了败仗的将领,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。
补阙灯檠:
比喻无用的东西或人,旧时讽刺男人惧内。
吹大法螺:
原比喻佛之说法广被大众,后借以讽刺吹牛皮,说大话。
等因奉此:
比喻例行公事,官样文章,也常用来讽刺只知道按章办事而不能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。
这些词语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经常被用来表达讽刺意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