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海底两万里》中关于马尾藻海的描述,充满了神秘与奇幻的色彩。以下是一段赏析:
> 读文2月22日,鹦鹉螺号到达马尾藻海。2月23日到3月12日,19天内都在大西洋中穿行。3月13日,45.37S、37.53W,已行驶13000里,我们尝试探测大西洋的深度,沉没到海底16000m,然后3、4分钟时间就回到海面。大家知道大西洋中有那名为“漩流”的大暖流存在。暖流从佛罗里达湾出未,向斯勃齐堡湾流去。但在流入墨西哥湾之前,在北纬44度左右,暖流分为两支:主流奔向爱尔兰和挪威海岸,支流弯折向南,与阿棱尔群岛在同一纬度,然后抵达非洲海岸,画一个长长的椭圆形,回到安的列斯群岛。 可是,这条第二支流一一与其说是手臂般的支流,不如说是项链一般的环流一形成许多暖流圈,把这部分冰冷、平静和不动的大西洋围绕起来,名为马尾藻海。这是大西洋中的真正湖沼,大暖流的水要绕这湖一周,非三年的时间不成。 萨尔加斯海,严格说起来,那海水遮覆了整个广大的大西洋洲。某些作家甚至承认,那些散布在这海面的无数草叶,是从这古代大陆的草地分出来的。
这段文字不仅描绘了马尾藻海的地理位置和形成原因,还通过对比大西洋的动与静,展现了这片海域的独特魅力。暖流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环流系统,使得这片海域相对静止,如同一个湖沼一般。海水中的植物和草叶被认为是古代大陆的遗迹,这为马尾藻海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。
此外,这段描述还通过鹦鹉螺号探测大西洋深度的情节,展示了尼摩船长的勇气和智慧。他们在极深的海底停留了短短几分钟,便返回海面,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海底世界的神秘和危险。
总的来说,这段赏析生动地描绘了马尾藻海的神秘景象和独特环境,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,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奇妙与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