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梅花三弄》的历史典故是 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《三调》的故事。这个典故最早见于《晋书·列传五十一》和《世说新语·任诞第二十三》。
具体情节如下:
王徽之的邀请:
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(今南京),乘船停泊在青溪码头时,偶遇桓伊。王徽之并不认识桓伊,但久闻其名,于是请桓伊吹笛。
桓伊的演奏:
桓伊当时已是高官贵胄,但欣然接受邀请,下车上船,坐在胡床上,吹奏了梅花《三调》。
无言的交流:
吹奏完毕后,桓伊立即上车离去,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。这一情景体现了晋人的旷达和不拘礼节。
《梅花三弄》的曲调后来被改编为琴曲,其名来源于曲中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,象征着梅花在寒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和不屈不挠的个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