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盖文章,经国之大业,不朽之盛事”是三国时期曹丕在《典论·论文》中提出的著名论断,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:
一、经国之大业:文章的政治功能
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 文章被视为治理国家的基础性工程,通过文字记录历史、传播思想、引导价值观,直接影响社会秩序与政治稳定。例如,通过史书记载治国理政经验,或通过文学作品塑造社会理想,文章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载体。
政治价值的永恒性
与人的生命、荣誉等有限存在不同,文章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性。优秀的作品能够历久弥新,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,甚至影响后世政治理念的发展。
二、不朽之盛事:文章的个体价值
超越生命限制的传承
人的生命终有定限,但文章可通过印刷、传播等手段永久保存。曹丕强调,文人通过文章实现“声名自然能流传后世”,如《史记》《左传》等典籍的流传即为例证。
精神价值的永恒性
文章所蕴含的思想、情感和美学价值,可激发现代人,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例如,杜甫的诗篇至今仍被传诵,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影响无数读者。
三、深层内涵与现实意义
对文人的启示: 曹丕此言既是对当时文人轻视文学现象的批评,也是对后世文人的激励,强调文学创作需承担社会责任。 文化自信的根基
综上,该句将文章的政治功能与个体价值高度统一,既肯定了其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作用,又彰显了其作为人类文明瑰宝的永恒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