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”的典故出自 宋·苏洵的《心术》,意思是指面对惊人的变故或压力时,仍能保持镇定自若,不受外界影响,形容沉着镇静,遇事不慌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重大危机或诱惑时,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,不被情绪所左右。
在《心术》中,苏洵提到:“为将之道,当先治心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,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,然后可以制利害,可以待敌。”这句话的意思是,作为将领,首先要修养自己的内心。只有做到泰山崩塌在眼前也能保持脸色不变,麋鹿出现在身旁也能目不转睛,才能掌控利弊,应对敌人。
这个典故后来被广泛引用,用来形容人们在各种极端情况下的冷静和从容。例如,在《晋书·谢安传》中,描述了东晋时期谢安在苻坚发动全面伐晋时,依然保持镇定自若,最终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。谢安在得知战报后,依然能够与友人下棋,表现出极高的心理素质。
这个典故和成语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启发性,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,要保持冷静和理智,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