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白杨礼赞》中借物喻人的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以白杨树为象征:
作者通过描绘白杨树的形象,赞美了那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英雄群体。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,象征着那些质朴、坚强、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。
从树到人:
文章从孩子们对白杨的争论开始,引出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,进而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,并希望孩子也能够像边疆的小白杨一样成为边疆建设者。
反复歌咏“不平凡”:
作者一唱三叹,反复歌咏“不平凡”的白杨树,这不仅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,也是作者用来结构文章的线索。
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:
作者通过白杨树的外形特征,如挺拔、不屈不挠等,来象征那些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守岗位、无私奉献的人们。
赞美英雄群体:
白杨树不仅仅是一种树,更是那些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抗战的英雄群体的象征,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,表达了对这些英雄的崇敬和赞颂之情。
通过这些手法,作者成功地借助白杨树的形象,歌颂了那些具有高尚品格和坚强意志的人,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敬仰和赞颂之情。这种借物喻人的手法,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,寓意深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