介子推和伍子胥的故事分别如下:
伍子胥的故事
背景
伍子胥是春秋末期的楚国人和军事家,其父亲和兄弟被楚平王所杀,他为了报仇投奔吴国,成为吴王阖闾的臣子。
复仇
伍子胥在吴国的帮助下攻破楚国都城郢城,掘墓鞭尸三百,以报杀父兄之仇。
建议与悲剧
伍子胥多次劝诫吴王夫差消灭越国,但夫差不听,最终夫差赐伍子胥宝剑,使其自刎。
纪念
伍子胥死后,吴王夫差将其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,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。
介子推的故事
背景
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的臣子,曾割肉救重耳,重耳后来成为晋文公。
隐居
重耳即位后,介子推因未被封赏而隐居绵山,不愿为官。
发现与遗言
晋文公为了寻找介子推,放火烧山,最终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枯柳树下,留下遗言:“割肉奉君尽丹心,但愿主公常清明”。
纪念
为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(清明节)。
这两个故事都体现了忠诚与感恩的主题,伍子胥为了报仇不惜一切,而介子推则选择隐逸,两者都是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传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