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什么烛什么游”应为“ 秉烛夜游”,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为bǐng zhú yè yóu,旧时比喻及时行乐,也形容珍惜光阴。具体解析如下:
一、基本含义
及时行乐 该成语通过“秉烛”(手持蜡烛照明)和“夜游”(夜间游玩)的连动行为,形象表达在有限的生命中应及时享受生活的态度。
珍惜光阴
除及时行乐外,也可引申为对时间流逝的警觉与珍惜,如《古诗十九首》原句“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”便有此意。
二、出处与背景
文献依据: 最早见于东汉末年《古诗十九首》中的《短歌行》。 历史典故
三、用法与近反义词
用法:连动式结构,可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。例如:
> 他秉烛夜游,直至晨光初现。
近义词:及时行乐、炳烛夜游、灯红酒绿、醉生梦死。
反义词:彻夜苦读、居安思危、未雨绸缪。
四、示例扩展
文学引用:李白《春夜宴桃李园序》中“古之圣贤皆寂寞,惟有饮者留其名。陈王昔时宴平乐,斗酒十千恣欢谑。主人何为言少钱,径须沽取对君酌。五花马、千金裘,呼儿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。”其中“陈王”指曹植,曾以“煮酒论诗”闻名,其夜游平乐观的典故即源于“秉烛夜游”。
综上,“秉烛夜游”不仅是文学意象,更蕴含了人生哲学,至今仍被广泛引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