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深耕善治”并非直接出自某一部特定的古典文献,而是一个现代政治理念,强调在治理过程中注重深耕细作和良好的治理方法。然而,你提到的“进治于善”出自明代王守仁的《象祠记》。以下是《象祠记》的部分内容:
灵博之山,有象祠焉。其下诸苗夷之居者,咸神而祠之。宣慰安君,因诸苗夷之请,新其祠屋,而请记于予。予曰:“毁之乎,其新之也?”曰:“新之。”“新之也,何居乎?”曰:“斯祠之肇也,盖莫知其原。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,自吾父、吾祖溯曾高而上,皆尊奉而禋祀焉,举而不敢废也。”予曰:“胡然乎?”
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,王守仁被请来为新建的象祠作记,他询问为何要重建祠庙,得知是因为苗夷族人一直尊奉这个祠庙,不敢废弃。王守仁对此表示疑惑,并进一步探讨了治理和善治的理念。
虽然“深耕善治”这个词汇并非直接出自《象祠记》,但王守仁在文中探讨的治理理念和方法,以及他对善治的追求,与“深耕善治”这一现代政治理念有一定的契合之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