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公吐哺的成语典故出自《史记·卷三十三·鲁周公世家》,讲述的是周公姬旦在辅佐周成王期间,为了招揽贤才,礼贤下士的故事。周公多次中断洗澡,多次吐出口中食物,急于接待来访的客人,从而表现出他对人才的极度重视和渴求。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在位者礼贤下士,求才心切的行为。
具体典故内容如下:
周公辅佐成王:
周公姬旦在周武王去世后,辅佐年幼的成王,代理国政,稳定国家局势。
担忧失去贤才:
周公担心天下人因武王去世而背叛,为了不让天下贤才寒心,他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,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,以此来表达他对人才的重视和渴求。
教导伯禽:
周公在派儿子伯禽去鲁国时,告诫他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,要勤于政事,爱民如子,继承自己的遗志。
这个成语典故不仅体现了周公的高尚品德和求贤若渴的精神,也激励了后世许多君主和领导者礼贤下士,广纳人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