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手旁的“捶”字在汉语中主要作为动词使用,表示用手敲打的动作,以下是常见的组词及用法说明:
一、基础动作类
捶打:
用拳头或棒槌敲打,如“用锤子捶打钉子”“洗衣服时用棒槌捶打衣裳”。
捶背:
用手或工具轻拍背部,常用于表达关怀,如“妈妈每天都会为我捶背”。
二、生活场景类
掂掇:
原指用手估量轻量,现多指斟酌、考虑,如“他正在掂掇是否接受这份工作”。
驱捶:
驱逐并捶打,如“驱捶驱邪”。
三、特殊动作类
浑捶自扑:
全身捶击后自投于地,如“他因愤怒而浑捶自扑”。
捶表:
用木柱等物标记边界,如“古建筑上常可见捶表”。
四、其他用法
捶胸顿足:
因悲愤或悔恨而拍打胸膛和跺脚,如“他因失败而捶胸顿足”。
嚼腭捶床:
古代指用木棒击打口腔和床面,现多见于文学作品。
补充说明:
形声字特性:“捶”为形声字,提手旁表动作,垂为声旁,本义为敲打。
方言或古语用法:如“唾唾”(口水)、“欬唾”(仰头吐唾沫)等生僻用法。
以上组词覆盖了“捶”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用法,可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词汇。